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594章 太上大使(3/3)

子文说:“郭泰祺来美时,我曾经告诉他,我不想干这种外交官的事。若有更动驻美使节的需要,我随时可走。现在你是我的老朋友,新上司,我也同样向你声明。如果政府要更动驻美使节,也请你千万不要迟疑。我随时可走。”

可是,蒋介石还是迟迟不发表新的任命,胡适仍然被干晾着,一晃就是半年多,他无所事事,只得离开大使馆,到处演说,从美国的东海岸到西海岸,又到加拿大,行程一万六千多英里,演讲百余次,使中国抗战在美国人的心中,深深地扎下根。

1942年初,英国首相丘吉尔访美,他便“发现中国在相当多的美国人的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上层也是如此”。为此,他忿忿不平地埋怨道:美国人竟然“把中国看作几乎同大英帝国相等的参战大国”。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对法西斯轴心国共同行动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胡适这个“过河卒子”,如今“河”已过,胡适这个“卒子”就可以舍弃了。同年8月15日,国民政府以“心脏衰弱,不胜繁剧”为由免去胡适驻美大使职务,由魏道明接任。

被免职的当晚,胡适致蒋介石电:“蒙中枢垂念衰病,解除职务,十分感激。”在致蒋介石电文中,胡适又力称魏道明“庸劣”,美国报纸已有指摘,并推荐郭泰祺或蒋廷黻取代魏道明,以此表现他的“诤臣”气度。然而木已成舟,蒋介石不可能采纳胡适的意见。

为了对胡适稍加抚慰,9月初,国民政府行政院给了他一个“高等顾问”的虚位。孔祥熙又给胡适发电,问他是否缺钱花,归国川资够不够。

胡适于9月14日复电婉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