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七章 鲜花与板砖齐飞(1/3)

6月15日。

上午11点。

徐飒是半个影评人。

为什么说半个呢?因为他平时的工作是报社编辑,工作也很忙的。

虽然他很想成为一个职业影评人。但一来在华国他敢说这方面不好发展,市场太小,二来收入相对不稳定,当然如果真的能杀出一条血路,或许会好一点。

而且到时候要真成了影视大,如果不恰烂钱,比如说鼓吹《上海堡垒》能有8分,那估计也挣不了多少钱了。

当然这也只是以后的一个思路,他现在只能说的半个影评人身份纯属爱好。他比较喜欢关注小制作片子,大制作片子点评比他专业的多太多,点评的人也多了许多。反倒是点评小制作,让他脱颖而出,在围脖和站上积累了一定的粉丝。

甚至可以说不少。

那提到粉丝这件事情,就不得不提他的代表作——《心迷宫》解说了。

...

《心迷宫》算是路泽的出道作品了。

现在想起来当初也是顺风顺水,但是也是经历了一些事情的。

而这些事情里就有另外一些人的影子。

这部作品当初虽然得了奖,但却被称为粉丝电影。最初的时候因为受众范围小,还有华仪针对性并不强的宣传,搞得整部电影虽然表面上还不错,但其实大家也只是单纯的听说这部电影厉害罢了。

直到有一个人在围脖上发了一篇《心迷宫》影评,被营销号疯狂转发,或者说,被华仪买通的营销号转发,很多人开始慢慢去了解这个烧脑故事。

华仪这才找到真正的营销方向,找到受众,然后越来越多的口碑发酵才开始。开始吸引到受众,评分的人越来越多,直到后面稳定,才真正的变成一部没有多少水分的好电影。

虽然错过了票房,但赢得了口碑。

以及没错,事件开端的这个人就是徐飒。

...

因为这个原因,后来路泽的每一部电影他都有看。但后来路泽产出的电影,却在没有那么高质量的。颇为失望的同时,甚至带头在网上斥责路泽。

不过最近好像又变了,路泽带着自己的小制作又回来了,《逃出绝命镇》在奥斯卡和金球奖上斩获编剧奖提名,他去看了以后也是觉得不错。

因为看了太多国外的电影,他对这部电影里各种种族主义的讽刺,各种暗示都理解到了,尤其是这次电影主角少见的关注到了黄种人。当然也是因为路泽的关系,不过确实值得鼓励。

反复观看后,徐飒出了一篇详细地解说,再一次获得5万转发,1万多评论和13万点赞。

再接再厉,今天依旧是要来看路泽的一个小成本电影《爆裂鼓手》。这部电影一开始在柏林电影节上映风评很好,但是在柏林只获得了一个小奖后,国内风评急转直下。

但是吧,眼见为实。

徐飒看着封面上路泽这个造型,就冲这个完全放弃外形的他,都值得来一看。因为这对于外表出众的演员来说,无非就是意思是我放弃一切只专注演技,我拼了。

...

11点10分。

检票入场,徐飒有些激动地递上电影票。

说句实话,除了有看电影的兴奋,出于私心他还有一些享受被关注的感觉。每次观看路泽的电影,然后认真分析写影评,都会为他带来不小的关注和不少的粉丝。尤其是这次,他好早就被催促解说这部电影了。

可这部电影他不是第一批看的。

作为半个影评人,他既没有在官方的影评人邀请名单里,也没有抢到早上10点和10点30分的票,更没有机会在昨晚的开幕式上抢先一睹为快。

但就昨晚看完的人透露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