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67章 实干兴家(修)(2/4)

了1992年末的三年时间内,霓虹股市一路下跌,1992年下半年。8月11日,日经平均股价指数跌至14822.56点,这是自1986年3月25日以来,首次跌破1.5万点大关。与最高峰值的38915相比,跌幅高达60%以上,为世界三大股市下跌之冠。地价,1990秋开始直线滑落。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地价纷纷下跌,1991至1992年间,东京地区下跌22%,大阪地区下跌36%,名古屋地区下跌13%。到1994年,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房地产价跌幅已超过50%。地价的下跌使那些以不动产投资为主的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据东京商工会议所的调查,1990破产和负债1000万日元以上企业件数为6468件,负债总额约2兆日元。其中不动产业的破产件数为364件,负债总额6600亿日元,1991年以后,许多有名的不动产业均以巨额负债而纷纷倒闭。

当霓虹正付出台紧缩政策向要抑制“泡沫经济”,一颗“金融核弹”正在逼近霓虹岛,要在霓虹股市炸开“恐怖的蘑菇云”。

金融核弹名字叫:股票股指期货。在1982年,米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最早成功“研制”股票指数期货这一威力空前的金融武器,它本是用来抢夺纽约证券交易所生意的工具。当人们在芝加哥买卖对纽约股票指数信心时,不必再向纽约股票交易商支付佣金。股票指数无非就是一组上市公司的清单,经过加权计算得出的数据,而股票指数期货就是赌这个清单上的公司的未来股票价格走势,买卖双方都不拥有,也不打算拥有这些股票本身。股票市场玩的就是信心二字,大规模做空股指期货必然导致股票市场崩盘,这一点已经在1987年10月的纽约股市暴跌中得到有效验证。

80年代霓虹的经济腾飞使霓虹人多少产生了一股目空四海的优越感。当霓虹股票价格高到没有一位理智的西方评论家能够理解的程度时,霓虹人仍然有大量理由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一名当时在霓虹的米国投资专家这样说道:“在这里有一种霓虹股市不可能下跌的信念,在87、88年,甚至89年时仍然是这样。他们觉得有一种非常特别的东西存在于他们的(股票)市场中,存在于整个霓虹民族之中,这种特殊的东西能够使霓虹违背所有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规律。”

在霓虹的股票市场上,保险公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者。当米国投资银行来到霓虹时,他们手握大量现金寻找潜在的目标,他们的公文包里塞满了“股票股指期货”这种当时霓虹闻所未闻的金融衍生品。霓虹的保险公司对此颇感兴趣,在霓虹人看来,这些米国人必定是脑子里进了水,用大量现金去买根本不可能发生的霓虹股市暴跌的可能,结果霓虹保险业爽快地承诺下来。双方赌的就是日经指数的走向,如果指数下跌,米国人赚钱,霓虹人赔钱,如果指数上升,情况正好反过来。可能连霓虹的大藏省也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这样的金融衍生合同在股市暴跌之前成交,这种无人察觉的“金融病毒”,在一个几乎没有监管的、秘密的、类似柜台交易的地下市场上,在一片繁荣的虚幻中蓬勃地迅速蔓延着。

1989年12月29日,霓虹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1990年1月12日,米国交易所出现“日经指数认沽权证”这一新金融产品,高盛公司从霓虹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该权证立刻在米国热卖,大量米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霓虹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

有资料表示,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每上下100点,就意味着霓虹投资者们拥有的金融资产增减20兆日元。1989年因炒股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