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47章 中国女排(2/3)

那么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的这一本,应该是所有中国体育代表队的故事册中最为厚重也最为精彩的一本。

在60年代初,大松博文执掌东瀛女排之后,根据东瀛人的身体素质,发明了滚翻垫球以加强防守,同时发明了勾手飘球、双手前臂垫击等技术,开辟出强调防守和一传技术的细腻打发。在1962的的第四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由大松博文训练的东瀛女排锐不可当,以3比1力克夙敌卫冕冠军苏联队,并对其他球队都连续保持3:0完胜,轰动世界,东瀛女排也因此被称为“东洋魔女”。

1965年4月21号至5月23号,中国排协邀请大松博文教练来到魔都,训练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排协从全国挑选了山东、西川、魔都和辽宁四支女排接受训练。大松博文的训练包含了“三从一大”精神,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他的训练方法、训练思想和训练作风,在中国排球界乃至整个体育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奠定了中国排球日后成长和腾飞的基石。

1974年袁伟民执掌中国女排后,中国女排开始慢慢崛起,逐渐成为亚洲强队,不过面对东瀛这个世界冠军的时候非常吃力。在几乎所有人眼中,东瀛女排是不可战胜的,中国队基本上是“逢日必输”。

1977年在东瀛举行的女排世界杯上,中国队以3比2力克东瀛队,但后在面却连续输球,只获得了第四名。在颁奖的时候,东瀛队选手和第二、第三名的外国选手,高举着奖杯,向观众致意。中国姑娘只能站在地板上,她们还拿到了组委会发的一块黄手绢,按规定,她们得不停地挥动黄手绢向得胜者庆贺。

颁奖仪式只进行了短暂的二十分钟,但女排姑娘们却感觉像站了漫长的一个世纪。回到休息室后,姑娘们手里握着那条令人一言难尽的黄手绢,默默无语。不知是谁起的头,轻轻唱起了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月儿高高挂在天上,秋风阵阵,湖水浩荡……”众人纷纷附和:“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有仇恨满胸膛……”

在那之后,中国女排开始玩命似的训练,打东瀛队的时候都会拼命。主教练袁伟民更是痛定思痛,认为中国队最大的问题是主攻高度不够,东瀛王牌主攻白井贵子身高1米82,而中国的主攻杨希只有1米76,而张蓉芳只有1米74,打起来非常吃亏,因此,他非常坚决的将北平队的大高个郎平选进了国家队。

18岁的郎平弹跳、力量十分出色,但技术比较粗糙,而杨希身高技术纯熟,经验丰富,再加上长得有点像山口百惠,在东瀛拥有极高的人气。袁伟民直接让郎平顶了杨希的主攻位置,让她跟张蓉芳搭档打主攻,引发了不小争议。

1978年的亚运会上中国女排遗憾的输给了东瀛女排,获得了亚军。一年后袁伟民率领姑娘们卷土重来,战场变成了在香江举办的亚锦赛。这一次中国女排没有让冠军从手中溜走,在决赛中以3-1战胜东瀛女排,第一次成为亚洲冠军。

现在的中国女排已经成长为世界强队,阵容已经日臻完美,张蓉芳、孙晋芳、陈招娣等都已经逐渐成熟,郎平也已经成长为世界级主攻,可谓是兵强马壮。国人对她们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希望她们能够拿下冠军,实现中国三大球的突破。

中国女排没有辜负国人的期望,11月6号比赛正式开始后,中国女排一路横扫,取得了六连胜,排名第一;而她们最后一场比赛的对手东瀛队5胜1负排名第二。按照规则,只要中国女排在与东瀛队的比赛中拿下两局,那中国队就将获得世界杯。

11月16号,整个中国都在关注中国对和东瀛队的这场比赛,大家都渴望女排能够实现三大球的突破。这天傍晚,有电视的人家挤满了等着看比赛的邻居,不少人家甚至把电视机搬到了院子里,方便大家观看。各个大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