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71章 赛博朋克(2/3)

为了生存,《科幻文艺》在80年代末被迫改名为《奇想》,直到1991年才改名为《科幻世界》。也就在这一年,《科幻世界》在蓉城成功召开影响力极大的世界科幻协会年会,中国科幻从此开始复苏。

许望秋相信如果不是清污运动,如果不是中国科幻被扼杀,倪匡不可能像后来那么火,因为这个时期中国科幻作家的水准相当不错。

拿叶永烈来说,1977年,叶永烈在《少年科学》上发表了小说《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故事讲在珠穆朗玛峰北坳的某处悬崖上发现了一窝恐龙蛋,基本已成化石,但其中有一枚蛋被松脂裹住,并未石化,而保持其中软性组织的完好,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胚胎竟然还有活性,于是想方设法,去掉松脂,将蛋孵化,孵出一只恐龙。

叶永烈这篇小说发表后不久遭到了猛烈批评,有考古学家站出来指责说,恐龙蛋是7000多万年前的产物,早已高度钙化,失去了所有的生命特征,怎么可能孵化出恐龙来?叶永烈在报纸上进行回击。两人的论战很快受到关注,并扩展为科幻小说姓“科”还是姓“文”的大论战。并直接导致在1983年的清污运动中,科幻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十多年后,叶永烈在美国观看《侏罗纪公园》,并写下文章《雪夜观恐龙》。虽然他没有提自己的小说,但心情是复杂的。因为《侏罗纪公园》是根据迈克尔-克莱顿1990年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而成,《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的手法同样是根据恐龙蛋中的活性物质来实现的。

两篇同样描写恐龙复活的小说,一本名满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追捧;一本受到批评,从此淹没在历史尘埃中,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许望秋觉得要是跟林匡比武侠,或者其他的,自己可能比不过。但科幻拼的是脑洞,就是十个林匡也没法和他比。不管把刘慈欣的《三体》搬出来,还是《全频段阻塞干扰》这样的短篇扩充成长篇,都可以轻松将林匡捶成渣。

只是考虑到中国科幻在未来就刘慈新、何夕他们几颗种子,要被自己提前挖了,那中国科幻就真的没有希望了。作为科幻爱好者,这种事许望秋肯定做不出来。

不过搬运老外的作品,许望秋真的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有多少东西是抢来的,英国人、法国人有压力吗?

许望秋看过不少星云和雨果奖获奖的大部头,比如《火星三部曲》、《安德系列》等等。但这些大部头趣味性相对比较弱,拿出来跟林匡拼销量,真不一定能赢林匡。

林匡小说的优点是气氛营造得好,故事扣人心弦,能够吸引读者读下去。林匡也以自己的小说好看自豪,他曾经说,所谓硬科幻,就是不好看的科幻。

林匡在香江经营多年,有大票粉丝,拼销量要赢林匡并不容易。

只有脑洞和故事上都全面超过林匡,才能在这场较量中取胜。

反复权衡之后,许望秋将目标瞄准了《黑客帝国》,准备将《黑客帝国》改成小说。

《黑客帝国》故事极其精彩,而且理念极为超前,吊打林匡不成问题。

《黑客帝国》属于赛博朋克,而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威廉-吉布森的小说《神经浪游者》发表于1984年,也就是今年。要是自己把《黑客帝国》写出来,说不定能取代《神经浪游者》,成为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

十多年后,将《黑客帝国》拍成电影,说不定还能开启中国科幻大片的新时代。

简直没有比《黑客帝国》更好的选择了。

许望秋选择《黑客帝国》还有一个原因,赛博朋克跟香江极有渊源。赛博朋克鼻祖《银翼杀手》是邵逸芙投资,赛博朋克的代表作《攻壳机动队》中的新港市更是是以香江为原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