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雾尽花开 一(2/4)

还在进一步的扩展,使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都得到更大的提高!

棉纱,实际上就已经是商品了。纱锭本就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一项重要商品,丝毫不逊于已经完成纺织、印染等工序的棉布,因为它有着更大的扩展性。

关于已经生产出来的棉纱,会员们经过了从广州那边传来的投票表决,最终决定将预计新棉花采摘开始前的库存,除了留下用于织造棉布的量都拿出来销售,用以回笼部分购置土地、筹建工坊所投入的资金。买家方面,他们已经与广东贸易商社在琼州的分社达成了协议,后者会代郑氏集团进行平价收购。虽说,这样远不如直接贩到南洋等地区出售来得那般厚利,但是胜在资金回笼的速度快,可以尽快的将回笼的资金投入到下一阶段的生产之中。

“现阶段,咱们琼州的棉布生产还不能像顺德的丝织生产那样进行,仍旧处于积累的阶段,利润上会单薄许多。这方面,咱们在决定做之前就已经都有了心理准备,老夫希望诸君不要因为暂时的不利而生出退却的心思来。”

棉布工坊的大股东白老员外在会议厅向其他会员诉说着,众人无不是对此表示了绝对的认同。这并不仅仅在于顺德丝织工坊那边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并且进入到了正规的缘故,同时他们在收购土地、棉花的过程中也都是抱团儿行事,以巨额的资金和组织碾压其他竞争对手,这粤海商业同盟所蕴含的力量使得他们更加乐于团结在这面大旗之下,共同对抗风险。

如今,新棉正在采摘时节,工坊那边也在全力以赴的将最后的存货消化掉。纱锭大量售出的同时,棉布的织就也没有停滞不前,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

一如丝织,棉布的织就也并非是单纯的纵横交错。“错纱”、“配色”、“综线”、“絮花”等织造工艺使得普通的棉布能够呈现出各种美不胜收的花纹。以如今最为棉织产业最为发达的江浙为例,三林塘的标布、松江西郊的龙墩布、邑城的丁娘子布、青龙的药斑布之流都是非常知名的。除此之外,更有销路最远最畅的三梭布,其采用织秋罗的技法,每三梭踏起软综一次,使轻纱纠转,形成疏路小孔,特别适用于制造贴身服装,据说就连明朝皇帝的内衣内裤都是用这种技法织就的棉布剪裁而成的。

就像是顺德那边的成功模式,他们同样雇佣了大量的人员,如今用去年收购的棉花存货织出来的棉布已经渐渐的开始形成规模,起码成功的苗头已经开始出现了。

“今天的会议,除了新棉收获的事情以外,更重要的还有抚军老大人的手招。陈老大人已经下了帖子,让咱们,以及琼州府的部分士绅和地方上的知名人物到广州开会,说是共商复兴大计……”

帖子,是在座的众人都已经收到的了,唯独有些奇怪的是这份以陈凯本人名义的邀请函走得却不是官府的通道,并没有经琼州知府衙门向他们发放,而是通过广东贸易商社下的。如果仅仅是对之以他们这些商人的话,那么还算说得过去,可是现在还涉及到了士绅以及基层的有力人士,那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在下听说国姓爷设立了一个六官制度。”

“确有此事,而且我还听人说了,这六官其实就是六部,国姓爷要架空朝廷……”

台下的窃窃私语,一个声音如是说来,与其对答的那人当即就是一惊,旋即便立刻将其后话给拦了下来:“可不敢乱说,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我当然知道。”被打断了话语的那人很是不悦,紧接着便把话继续说了下去:“我觉着说这话的肯定是张巡抚他们,国姓爷可是先帝看中的,所赐的国姓亦是要国姓爷效忠大明。这些年,国姓爷对外可以不称爵位,但却从来没有不用国姓的,怎么就会轻易背叛朝廷的。”

絮絮叨叨的把话说完了,那人随后压低了声音,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