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故伎重施 九(2/3)

导自演的闹剧。

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副将他们自是无从得知。匆匆忙忙的赶回了新城县,将安置部队的工作交给了手下的军官们,副将和游击便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县城的提督衙门。在那里,福建提督杨名高和那个延平府总兵早已得到了消息,连同佟国器、周亮工等一应高层俱在焦急的等候着真实的情况。

“你是说,并没有看到陈凯的帅旗?”

“回抚军老大人的话,确是没有看到陈凯的帅旗。但是,那林德忠和王翰的将旗,末将的夜不收却是看得清楚。”

一顿问话下来,这些官场上浸润多年的老油子们还是嗅到了一些值得怀疑的地方。此间,游击将军回得是一个斩钉截铁,倒是让他们去了些许疑虑——毕竟,争功诿过是古今中外官场上最不缺的事情。他们既然退了回来,那就肯定要找到个合理的说辞。只有,将临阵脱逃的性质转换成乘胜转进,才有逃脱罪责的可能。

果不其然,通过问话重新了解了其中的一些细节过后,佟国器、杨名高等人更是坚定了他们的看法。只是他们如此处置的初衷仍是为了他们这个团体着想。一旦想到若是真的在广昌县那边损兵折将,虽是报效了朝廷不假,可朝中从不缺乏看他们这群“丧师失地之徒”们碍眼的忧国忧民之辈,必然到来的责难却是谁也不愿意去面对的。

“陈逆大军来袭,必是要从建昌府侧击吉安官军。邓游击处置果断,尤其是在白水镇放的那把火,有效的拖延了贼寇的进军速度。后续,王副将接到消息后在广昌县南设伏,击退骄横的贼寇,亦是颇有大将风范。本官当会联名上奏朝廷,在告急的同时为你二人及众将士请功。”

佟国器定下了基调,这件事情就算是定性了。他们素来是利益共同体,自然是要同气连枝。手下的亲信能够如此,他们作为上官也是少不了要护犊子的。或者说,他们本就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哪个倒霉了旁的也落不得好!

当着他们的面儿,佟国器、杨名高便飞速的草拟起了急报。有发往江西南昌巡抚衙门的,有送递湖广长沙西南经略衙门的,还有上报给他们的直属上司——驻扎在浙江衢州的郑亲王济度大营的。除此之外,他们皆是位在封疆,即便是落了架的,可凤凰毕竟是凤凰,专折奏事的权利还是有的,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报直接上奏清廷亦是必要的。至于各自背后的主子,更是应有之义,大变将至,自是须得做好准备,才有可能转危为安。

当然,通知和上奏是要做的,但是站在各方的立场,嘴仗亦是免不了的。那些诸如嘴仗打赢了该当如何应战,嘴仗打输了又该当如何应对,这些事关国家兴亡的大事,便不再是他们这个级别的武将有资格旁听的了。

离开了提督衙门,二人心中的大石也算是落了地了。长吁一口大气之余,那王副将却不由得对这邓游击高看了一眼。

素来,他都是以武勇自诩的,每战必拼死力战才一步步的爬升到了现在的高位。可是,今番明军大举来袭,仅凭麾下这么点儿无有半点儿战心之兵,即便是勇若关张怕是也凶多吉少。更别说,他自问也实在不配与那些古之勇将相提并论。

这,已是必死之局,他也同样有了效死之心。然而,到了此时此刻,原本的死局却生生的被此人逆转了过来。仔细想想,看似惊险,却分明是把这些上官和同僚们的心思算得通透,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若是旧日里,他只会对这等滑不溜手的家伙心生鄙夷。但是为将多年,富贵荣华享用多了,临到死时终是难免一个不舍二字。如今,不光是能够更好的为朝廷效忠、为大帅效命,自家也可以转危为安,实在是一个一举两得、公私两便,叫他如何不对这邓游击大生好感。有着这等过命的交情在,一路上,二人相谈甚欢,一顿酒下来更仿佛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似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