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240章 内史之疑(3/4)

如此一来,范围就缩小到了如今朝堂的那几位九卿之间。

典客卿政治倾向错误,自身难保,自是不予考虑;宗正刘郢客身为楚王太子,不定何事就要回国继承王位,也不大可能出任如此要职。

刘不疑年老,且能力有待考察;令勉又是来长安镀金,过不了多久,就要外放至飞狐军担任主将。

田叔、吴公刚升任九卿不久,撇开能力不论,资历都远远不够;卫尉虫达又即将亡故···

“依左相之见,内史一职,陛下当以何人任之?”

上前稍一拜,张苍便径直道出自己的来意。

但即便是询问的口吻,张苍也已有了答案——九卿中皇党成员七人,简单地排除法,就不难得出答案。

“御史大夫此问,老夫颇有些不解啊?”

只见审食其躬身一回礼,淡笑着道:“内史多以九卿迁之;今九卿可堪此重任者,恐唯博阳侯一人矣···”

在典客不可信任,卫尉年老将亡,奉常、宗正、郎中令皆无法出任内史,少府、廷尉资历不足的情况下,九卿当中,就只剩下太仆陈濞一个选择。

作为开国功侯,陈濞身份足够高,资历足够老;从太仆转任内史,也没人能挑得出什么错。

但这能力吗···

“左相借一步说话。”

只见张苍附耳一声低语,将审食其悄然拉远了些,方压低声音道:“博阳侯四朝老臣,自可为九卿;然博阳侯多精于战阵之事,略输治民之道。”

“且夫内史者,多为三公之备选;博阳侯年事已高,任之以为内史,恐来日三公出缺,博阳侯亦无从继之。”

说着,张苍稍叹一口气,便面色一正:“老夫以为,内史一职,博阳侯无以胜任。”

见张苍一副义正言辞的模样,审食其面色一滞,略带些疑惑道:“莫非内史一职,御史大夫有贤举之?”

说着,审食其了然一笑:“北平侯但可直言;若君所举之人才堪内史之责,老夫自当于陛下面,附北平侯之举。”

对于张苍,朝中众人都只记得其御史大夫的身份,以及北平侯的爵位。

但作为自高皇帝起兵之时,就追随刘邦的老臣,审食其看得明白:张苍最重要的身份,并非是当朝三公,亦或是彻侯勋贵。

而是荀子门徒,执天下文学经典之牛耳的学术界巨擘!

面对这样一个人,审食其自卑之余,亦是有着崇高的敬意;对于张苍能举荐一位能出任内史的人才,审食其丝毫不觉得奇怪。

在审食其期待的目光注视之下,张苍却是暗自一苦笑,旋即略有些不自然道:“左相误会老夫了。”

“内史之职,老夫却未曾有贤才之选···”

听到这里,审食其才明白过来:张苍并不是有更合适的人选,而是单纯认为,陈濞实在不合适出任内史···

想明白这些,审食其面上笑容略散了些,眉宇间的和善,也悄然被一丝淡然所取代。

“既未有才胜博阳侯之选,老夫以为,北平侯还是稍安勿躁,恭闻圣训为好。”

说着,审食其目光中稍带上了一丝疏离:“同为勋臣,不免相遇于宫讳之内;北平侯如此作为,待他日博阳侯知晓,终归有伤和气···”

略有些冷待的丢下一句忠告,审食其便稍整衣帽,回到朝臣聚集的位置,复又闭目养神起来。

看着审食其的态度肉眼可见的冷淡下去,张苍呆愣片刻,旋即无奈一下。

“呵,同为勋臣···”

对于审食其口中,‘勋贵应当守望相助’的说法,张苍可谓嗤之以鼻。

但同为彻侯,张苍对于勋贵阶级这样‘报团取暖’的做法,也是无可奈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