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章 四府巡抚(上)(二合一大章)(2/4)

来,无非是赞颂了一番秦王孙可望的才具,西南明军在孙可望的领导下不光是由李定国统军取得了靖州、桂林的那两次大捷,在四川,由西南明军的另一位大帅抚南王刘文秀统领的大军也取得了叙州大捷,现在大军正在向汉中逼近。

“倒是本官风闻,虏廷遣敬谨亲王尼堪统领八旗大军南下,意在重夺湖广?”

这是事实,甚至进一步的发展陈凯也约莫得到了消息,但是宣诏使者对此虽说是知晓,但是后续以及其中细节却不甚了了,只是一再强调孙可望和李定国皆在湖广战场,当不会让清军沾到什么便宜。

“秦王殿下运筹帷幄之能,本官自是信心十足,更何况还有西宁王助阵,想来此时捷报已经奏响了吧。”

“当是如此,当是如此。”

宣诏使者出发得早,十月份就已经离开了贵阳,先是前往安龙行在,随后才继续此行。但是由于尼堪南下,李定国北上,清军开始扫荡广西,他只能绕道柳州,走南宁,潜越钦州,浮海而来。先是到郑成功那里册封国公,再到潮州来寻陈凯,花费时日甚多,对于这期间发生的事情,所知者甚少。

不过,此人对西南明军的信息倒还是不小的,只是一旦提及尼堪,似乎却还是有些忧心,无非是强打着一副信心百倍,做与陈凯看罢了。

逗留数日,陈凯便安排了船,送宣诏使者一行返程。宣诏使者所乘的海船还在南澳岛,目送着官船离开潮州,陈凯却回想起了宣诏那一日彼此间的试探,无声的道出了一句那位秦王殿下的名讳。

“对了,这宣诏使者是叫万年英,他和孙可望的那个死党,秦王府的尚书万年策是个什么关系,这个倒是忘了问了。”

问与不问,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此人显然是秦王府的人,话里话外都是向着秦王府。对行在那边,虽未言天子如何,但是那些朝臣在他看来却大多是无能之辈,除了长于内斗似乎也没有什么救世之能。

西南的明廷内部分作两派,一边是以永历天子为首的朝廷,而另一边则是以孙可望为首的秦王府。如今西南各路明军几乎是尽数被原本的大西军兼并,就连永历朝廷,从天子到朝中臣僚也基本上都被软禁在了安龙千户所的行在。国中军政权柄,皆掌控于贵阳的秦王府,而非行在,只有一些大事才会在秦王府决定后送到行在请永历帝批准,实际上也就是政治背书罢了。

如此番册封郑成功以及晋升他为巡抚一事,就是如此。当然,这等事情,万年英自然是不会提到的,皆来自于陈凯的记忆。他在东南造成的影响现在还不足以影响到西南的大局,所以也无需担忧其中会有什么蝴蝶效应,只要是他没记错就行了。

这确实是一桩大事,不过对他的影响不大,陈凯也没有太过在意,只要这个巡抚的官职落到了手上,也就足够了。

送走了宣诏使者,陈凯开始以巡抚的身份巡视潮州府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潮州质测学堂和潮州制造局,这两处是凝结了陈凯大量心血的所在。

潮州质测学堂,最早的那批学生现在大多在潮州制造局做事,负责设计机械、绘制图纸等等,也有留在学堂里教书的,因为陈凯在击败了耿继茂之后,就再度向潮州本地招生,又收了第二批的学生入学,对于科学技术人才,哪怕只是基础科学,陈凯的需求也是如饥似渴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则被陈凯派去了中左所,郑成功有意在惠安修建棱堡,他给出了建议,也派出了相关的技术人员,剩下的事情就让郑成功自己去搞好了。

这些人,已经开始领了一份不低的俸禄,比起他们的父辈、兄长们单纯的做个匠户是要更有钱途的。但是这其中,尚且在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