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一章 蓄力(一)(2/4)

主持。可陈凯是个文官,现在这年头以文驭武的祖制已经不好用了,郑成功未免出现军将不听指挥的问题,干脆派过去的都是与陈凯有交情、共过事的,由此才能文武协力守住了粤东的地盘,但是也为招抚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说起来,这事情不光是他们着急,郑成功亦是如此。为了避免明军内部分裂,郑成功也是向清廷投书,要求增加府县用以安置部队。说白了,用过多的高官厚禄来收买部将,如此才能将主战派的实力削弱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但是,这无疑是需要清廷那边首肯的,双方少不了还要继续的讨价还价。

“不能这么耗下去了,必须尽快把事情敲定下来!”

作为主抚派的地方大员,值此时,已经至五月,招抚的事情办了一年下来,到现在还是没有个结果。若是这么简单也就罢了,可问题在于福建现在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招抚银已经把这个省弄成了一个烂摊子。于他们而言,只有把招抚的事情彻底完成了,才能算是一白遮百丑,否则就等着下狱论罪,别无他路了。

两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一旦接到清廷的旨意,连忙就派人送往中左所。值此时,郑成功却并不在中左所,而是已经到达了泉州。

大量的无土饥民涌入泉州,本地的治安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恶化的态势。郑成功驻节于此,以为震慑,但更重要的在于,会有如今的状况其实早在陈凯的意料之内,确切的说是计划之内,郑成功此时到此就是为了将计划进一步的实施开来。

“永春县新增的百姓已经完成转移五成到漳州府地界,德化县那边也有两成过去了。另外,很多延平府的百姓在从宁洋县往龙岩、漳平迁移,学生已经派人知会两地的地方官组织人手进行约束了。”

说话的是潘庚钟,郑成功如今幕中抛开冯澄世最得用的幕僚,没有之一。此刻潘庚钟谈及的,亦是当前的要务,只有郑氏集团的核心层才知道全部内容的计划。

“很好,潮州那边也要兼顾上,那里也是同样重要的。”

“学生明白,学生这就去办。”

潘庚钟说罢便告辞而去,继续做着事情了。坐在公事房,郑成功的眉头微皱,重新回想起陈凯的那份计划,其实对于难民潮到来的预估规模已经出现了偏差,那些在清廷控制区活不下去的百姓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到来的时间也更早。

这,确是他们低估了清廷官吏的贪得无厌。可是现在这无疑已经影响到了计划的节奏,使得郑成功不得不加快节奏以应对当前的变化。

泉州府惠安县,县城以东的方向,小型棱堡林立,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奈何,清军在螺河之畔就已经碰过壁了,此间又非必经之路,仅仅是起到了威慑的作用。

县城以西,一座为逃难百姓准备的营寨早已是人满为患,前不久还在黄檗山的那个家族在前不久已然迁徙至此。一路上,虽说仅仅是穿越了狭小的兴化府,但是在绿营劫掠和民间盗匪横行的情况下,也是损失了七八个族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不乏有没能活着来到这目的地的。

到了晚饭的时辰,施粥点已然排起了长龙。男女老少都是要自己来排队的,这是规矩,他们便不得不遵守。

营寨里时有盗窃事件,无非是饥饿所致。一家人干脆分为两拨,一拨人去排队,另一拨则留在聚居的所在看着那有限的家当。

粥,一如既往的半稀不稠,吃饱,是不可能的,但是垫着肚子,总能活命。若是再多喝些水的话,混个半饱儿也是有的。只要,别轻易去尿尿,这份虚幻的感觉起码还是有的。

手里拿了个竹块儿,上面烫出了一个怪异的符号,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