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04,霍光辅政(2/3)

贤良多是儒生。儒生主张和亲,以德报怨,化干戈为玉帛。匈奴是因为穷疯了才来抢劫的,我们主动给他们不就完了,干嘛要干仗呢?

桑弘羊坚决反对和亲。和亲没有用,给他们财物也没有用,匈奴人贪得无厌。我们是在穷尽外交手段的前提下才使用武力的。

话题再转移到政策制定的指导方针上面。

贤良认为现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儒生罗列了古今生活细节的对比。

古时候人们住的是窝棚,能遮风挡雨就行了。后来住上土墙木柱茅草顶的房子,也只求防寒避暑,不追求装饰。现在人雕梁画柱高门槛,还用**粉刷墙壁。

以前的人只讲究实用。现在的人却喜欢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比如衣服花里胡哨,缝边绣花,爱好歌舞杂剧、马戏驯兽、木偶爬杆、鱼龙百戏、花旦戏曲等一些娱乐游戏。

古人穿麻衣草鞋。后来发明了绸缎也只是用绸缎做内衣,外面还是穿麻。脚上是麻鞋或皮鞋。现在人讲究穿绸穿貂。鞋用绸做里,用绒做帮,甚至连鞋底都包绦。

古人吃饭时就是粗茶淡饭,有贵客临门或者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才吃回肉,也就见个荤腥而已,遇到重大祭祀的日子才能喝回酒。现在人可好,想吃肉就去拎一块,想喝酒就去打一壶,招待客人就更不得了,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应有尽有,还有肉酱和醋等各味调味品。

古时候,市场上不卖吃的东西。后来也只是卖肉、鱼、盐之类。现在的市场上各种食品琳琅满目,烤猪肉、腌羊肉、油炸鱼、冷酱鸡、马奶酒、韭菜炒鸡蛋等等等等。

儒生对现状的批评让我们了解到西汉时期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相对儒生“复古”的观点,桑弘羊主张“变古”,与时俱进。他批评儒生对今不如昔的感慨完全是厚古薄今食古不化。

对于治国方针问题,儒生的德治跟官方的法治展开交锋,互相攻击对方的短处,各走一个极端,互不妥协。

这场本应该就事论事的辩论逐步上升为“路线”问题的大辩论、大批判,从摆事实讲道理转为人身攻击,结果什么实际成果没没有。“求同”不能,以“存异”收场。

如果把这场听证会看着一场辩论赛,那么桑弘羊赢了。儒生根本没能把桑弘羊辩倒。如果汉武帝在世并且参加了会议或许会考虑放弃尊儒。儒生太过迂腐,只知道圣人怎么说,不懂得实事求是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真是空谈误国啊。

其实听证会作为一个创举非常有意义,应该坚持下去,并且把各阶层、各行业、各学派的人都找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最终达成一个共识。尊儒搞得只有儒家一派参加,根本就缺乏代表性。儒生打着解除百姓疾苦、解决盐铁问题的旗号,却只拿盐铁开了一个头就转到宣传儒家教义上面去了。

盐铁**到底是对是错,是取消还是改进,根本没个定论。

听证会辩论双方的意见被记录下来上报霍光。霍光综合两方意见后,决定取消酒类**,同时在关内搞取消铁器**的试点。

当时匈奴因为夺位而分裂,实力大减,希望跟汉朝罢兵息战,主动要求跟汉朝和亲重归于好,并且放回了苏武等被扣押的使者。霍光也希望“与民休息”,答应跟匈奴和亲。但是就在和亲的第二年,匈奴人两万骑兵侵犯汉朝边境。霍光下令汉军出击,一举歼灭了9千人。

可见和亲并不能杜绝匈奴犯边,还得辅助以战争手段。

不过霍光不想重回穷兵黩武的老路,仅仅立足于防守反击,迎头痛击之后便不再追杀。深入大漠几千里寻歼敌寇的事,霍光不想再干,太劳民伤财了。

氐人、乌桓继匈奴之后在汉朝边境作乱。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