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35,问鼎中原(3/3)



几经反复之后,楚国不干了。楚庄王率军讨郑,发誓要灭了郑国。

楚国围住郑国猛攻。郑国一面抵抗,一面向晋国求援。但是楚国攻势太猛,而诸侯援军迟迟未到,郑国的国都最终被楚军攻陷。楚庄王率军杀入城内。“郑襄公肉袒牵羊降楚”。

“肉袒牵羊”是古代的投降仪式。“肉袒”是请罪。“牵羊”是劳军。郑襄公光着膀子牵着羊迎接楚庄王。

楚庄王见他诚心悔罪,原谅了他,没有吞并郑国,而是让郑国作为自己的附属国。为了保证郑国不再首鼠两端,楚庄王让郑襄公把儿子送到楚国做人质。

郑国都投降了,晋军才姗姗来迟。

楚军拿下郑国没了后顾之忧,全力以赴迎战晋军。

晋军主帅荀林父得知郑国降了,就想回去,觉得凭一己之力对付楚军没有胜算。

他的副帅先縠[h]不同意,认为临敌退缩丢了晋国的脸。他赌气说要走你走,我领本部军去战楚军。言罢,先縠率领本部军渡过黄河前去迎敌。众将劝荀林父不要让先縠孤军深入,否则先縠战败,大家都没脸。

荀林父无奈只好下令全军跟进。

荀林父是在郤缺死后论资排辈做上的中军主帅,新官上任,威信不足,约束不住手下将领。

晋军渡过黄河后在黄河南岸的邲[b]地(河南郑州荥阳北)扎下营盘。

楚庄王探知晋军将帅不和,使出离间计。他先让人去向晋军主帅那里请和,然后派兵去晋军的营盘挑战。荀林父觉得能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是上策。但将军们被楚军挑战激怒非要跟楚军决一死战。

将帅意见不一。有两位将军认为主帅软弱无能,私率本部兵出营去挑战楚军。

但是晋军的挑战遭到楚军反扑,大败而回。楚军跟着晋军败兵杀向晋军营盘。

荀林父毫不知情,也没做防备,得知楚军杀到大惊失色,仓皇间下令全军撤退。但是晋军船只准备不足,抢渡黄河时发生严重混乱。跑在前面的士兵跳上船,砍断缆绳,驾船北逃。跑在后面的士兵,扔掉盔甲和兵器,跳进河里,扒住船帮就往上爬。船上士兵怕船翻了,挥剑猛砍船帮上的手。掉进船里的手指头,一捧一大把。

晋军在黄河边上演了古代版的“敦刻尔克大逃亡”。晋军争相逃命,自相残杀。楚军追杀到黄河边包歼了没跑了的晋军士兵。

楚将建议楚庄王渡河追击将晋军彻底歼灭。楚庄王说:我们分出胜负就完了,何必多杀。冤冤相报何时了。下令收兵,任由晋军残兵逃走。

河边留下大批晋军尸体。有人建议垒一个“京观”向诸侯展示楚军武功,也就是把晋军扔下的尸体垒成一个金字塔。楚庄王不同意。他说我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止戈为武”,以战止战。我们追求的是武德而不是武功。他下令将晋军尸体好好掩埋。

邲之战之后,晋国再不敢和楚国正面交锋。

楚庄王凭此战一雪城濮之战耻辱,成就了楚国霸业。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