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64,长平之战(2/3)

秦军,希望以上党17座城换取秦国撤兵。

但是上党守军不愿意投降秦国,认为割地请和是抱薪救火的蠢法子,割得越多死得越快。与其便宜敌国还不如便宜友国。上党守军抗旨不尊把上党之地献给了赵国,希望以此促成韩赵合纵。

当时赵国国王是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年幼,太后帮他拿主意。也就是说,赵孝成王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太后让他说的做的。

赵孝成王对上党自愿归顺喜出望外,认为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有人劝他抢别人到嘴的肥肉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赵孝成王不听。

秦国到嘴的肥肉丢了岂肯罢休。他先是去找韩国的麻烦,既然你言而无信就别怪我不客气了。秦军继续攻打韩国,接连攻占了两座城池。与此同时,秦国加派20万军队进攻上党,要把丢了的肥肉再夺回来。

赵孝成王急派廉颇率军救援上党。

廉颇率领20万大军赶往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遇到败退下来的韩军。他命令部队就地扎营修筑工事准备迎敌。

廉颇在长平连修东西两道壁垒。这两道壁垒修在河谷两边的山上,相距20里。

不久,秦军杀到。他们不计损失日夜猛攻,终于攻破了西壁。但是赵军在东壁挡住了秦军的进攻。

此后两军转入对峙。

几个月后,秦军有点沉不住气了。他们离家远,粮草长途运输是个问题。一旦粮草接济不上,秦军将不战自溃。

秦军希望速战速决,频繁出来骂阵,把赵国上下的祖宗八辈儿都骂了个底朝天。但是廉颇如老僧入定一般端坐大帐充耳不闻。秦军干着急没办法。

这时范睢给秦昭王献上一计。秦昭王立即依计行事,派人去赵国煽风点火。

没过多少日子,赵国上下都在议论,说:廉颇有点老了,胆子有点小了,运气有点背了,打仗也不太会了。这要让赵括去,早把秦兵收拾了。瞧人家赵括,有赵奢的老子,有科班的牌子,有乐毅的胆子,有蔺相如的嘴子。秦人不怕廉颇只怕赵括。

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小熟读兵书,说起排兵头头是道,聊起布阵一套一套,连他老子赵奢也说不过他。

闲话很快就传到赵孝成王耳朵里了。

赵孝成王正为战事久拖不决而烦心。秦国发愁粮草,赵国也不轻松。秦军的粮道长,但有部分水路可以借助。赵军粮道虽短,但全部是山路,得翻越整个太行山运送粮草。运送粮草对赵国来说同样是个负担。

赵孝成王决定换将,拍板让廉颇下,赵括上。

范睢出的那计正是反间计。范睢希望赵孝成王让经验不足但勇气有余的赵括代替廉颇来与秦军决战。赵孝成王果然上当。

蔺相如等人苦劝赵孝成王不要临阵换将,要换也不能换赵括。那家伙只是一个擅长纸上谈兵的主,空有其名而没有实战经验。但赵孝成王不听。

于是赵括走马上任,带着赵孝成王速战速决的命令和20万援军进驻长平。

秦昭王闻讯大喜,立即派白起率军增援并伺机决战。

白起到达长平派军挑战赵括。赵括年轻气盛,立即下令出寨迎敌。

两军一交手,秦军被打得落荒而逃。赵括初战告捷大喜过望,下令倾军而出追击秦军,希望一鼓作气收复西壁。

秦军逃回西壁垒。赵括挥军猛攻。正在激战当中,忽然噩耗传来,东壁丢了!

原来秦军是使用诈败计把赵军引出东壁垒,埋伏在两边的秦军趁机攻下东壁垒,断了赵军的退路。

赵军兵临险地又被断了后路成了瓮中之鳖。赵括乱了方寸,急忙放下西壁垒掉过头来攻东壁垒。但是秦军以廉颇之道还治赵括之身,死守不出。赵军攻击受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