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提点(2/3)

西,张氏都要求他回家后复述一遍给自己听,赵琇在旁听着,自然就记住了。赵玮做功课的时候,赵琇常常在旁边陪着,偶尔还会帮忙抄抄书,赵玮会背的东西,她都记得,赵玮到的知识,她也跟着会了。若有不懂的地方,还有张氏这个老师随时可以请教,家里还有许多藏书。如果不是赵琇不能跟着哥哥一起上的话,兴许她的成绩还能跟哥哥比上一比呢。

现在不过是念出几个名句来考问赵淮一个连童生都还不是的少年,赵琇真是半点压力都没有。

她现在已经大致知道赵淮的水平了,跟她原先想象的差不多,便对赵启轩道:“淮哥儿基础不错,想来那位诸老夫子,对《论语》和《大》还是教得不错的,就是讲得不够细,若淮哥儿能多看些前人名家做的注析,想必能有所进益。本来这种事,我祖母和哥哥都能教他,但他们如今不在家,就算在家,也未必有空。我给堂兄出个主意,我这里有几本书,兴许对淮哥儿有用处,借给淮哥儿拿回去抄一抄,仔细读上几遍,若能看明白了,等秋天我哥哥读的那家私塾再招生,堂兄让淮哥儿再去考一考,若能进去,日后求也就有了名师了。”

赵玮现在读的那家私塾,是全奉贤最好的私塾,先生是位举人,年纪也正值壮年,对教很是用心,堪称良师。他教出来的生,每年总要出三四个秀才,中举人的也有几个,还有两位中了进士。他本人虽然只是个举人,但教出的生却不俗。张氏再三挑选。才定了他做赵玮的先生。若赵淮能进入他的私塾,日后的业自然就有了指望。

赵启轩与赵淮齐齐大喜。前者说话都结巴了:“儿……儿子,还不快谢谢你姑姑?!”赵淮掀了衣袍下摆就要下跪。赵琇忙笑着跳下地往旁边让了一让:“可不敢当,我不过就是借两本书给你瞧罢了,能不能有出息,还要看你是否用功呢。你一心好,我才帮你,若你是个没有上进心的,我才懒得理会呢。”

“是是是。”赵启轩笑得见牙不见眼,“不管怎么说,有妹妹的援手。淮哥儿才有了上进的希望不是?妹妹真不愧是伯祖母的嫡亲孙女儿,都是一样的好心,待晚辈又宽和慈爱。”

这话说得赵琇忍不住暗暗打了个冷战,干笑着谦虚两句,忙去书房亲自挑了几本书,送到赵淮手里。

赵淮从此就真的待在家里闭门用起功来。赵琇给他的这几本书,就象参考书似的,不但内容详尽,说得也浅显明白。还能举一反三,以赵淮的基础,只要细心去读,很容易就能把过去习中遇到的疑问全都解决了。赵淮的问水平是刷刷往上涨。他心里清楚,这几本书外头书店是绝对买不到的,俱是少见的珍品。换了是别人,只怕连借他看一眼都不肯的。赵琇却愿意让他带回家来抄写一份,这份恩情他绝对不能忘记。

赵淮更加用功了。在诸老夫子的私塾那里,表现也更加出色。

他把那几本书抄完之后,送回到赵琇手中,赵琇又再借了另外几本书给他,除了有《孟子》、《中庸》的解说分析外,还有唐诗、宋词和几本历史典故。赵淮不解,赵琇便解释道:“如今考科举,光会四书是不够的,你还得知道些别的东西,五经自然少不得要一,诗词歌赋你也别忽略了,不是让你考试时做首诗出来,但写章时,若是言辞优美一点,对仗工整一些,句子还能讲究个韵脚,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岂不是更讨人喜欢?引经据典时,不求你的典故生僻高深,但必须得用得好,所以多读史书也是必要的。”

赵淮恍然大悟,看向赵琇的目光更加佩服了:“小姑姑,你这点年纪,如何能知道这许多事?”

赵琇轻咳了声:“我哥哥就是这么说的,因为他里的先生就是这么教的。”

原来是那位举人名师的话,赵淮顿时肃然起敬,但对赵琇也没小看了去。他对自己秋天考进赵玮所在的私塾更有信心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