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54章 延英殿(4/16)

人么?

至于那些什么附庸羁縻的蛮夷,甚至是不相干的外国的不满,管他做甚么。

河中节度使李秀升入枢府,黑齿常之接任河中节度使。

想到秦彦道和秦侠这黑白双煞入京,大家就头痛。而且,现在两府里已经有两位秦家人了,秦琅庶长孙武安郡王秦孝忠,刚升任右仆射。秦琅的嫡次子卫王秦伦现任枢密院排名第三的副使。

这要再来两秦家人,可就不太合适了。

哪怕再来一个,也不合适啊。

皇帝的妻祖父卫王、枢密副使秦伦主动的站出来说政事堂现有七位宰相,枢密院现也有七位枢密,可以暂不加人。

秦孝忠也很清楚若要再从节帅中升一两位入枢府,最有资格的就是他的叔祖秦彦道和叔父秦侠,因此也认为不必再晋升节帅入枢府。

秦家叔侄带头表态,大家自然也就附和支持。

秦孝忠其实比他二十一叔秦伦还要大一岁,他们两人一致都表示不让自家人入两府,倒不是出于内斗或妒忌什么的,而是现在两府里已经有两个秦家人,还位置都是排第四。

不可能再安排秦家人进来,要进人只能两府的秦家人让位。

现在秦彦道和秦侠都是担任大镇节帅,若是现在入朝,等于就要空出这一个或两镇节帅的位置了,这就是减法不是加法了。

现在这样,秦孝忠在政事堂做右仆射,秦伦在枢密院做副使,秦彦道和秦侠分任滇越镇节帅和朝鲜道节帅,就很好了,加上刚出任河中镇节帅的黑齿常之也是自己人,根本没必要调整。

“既然诸位爱卿都是这个意见,那么就这样决定吧。”年轻的天子从谏如流的下了最终决定。s;枢密院一般有七到九人,有一正二副是固定的文臣,还往往是由政事堂的宰相出任,一般是由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或吏部尚书长任枢密使或副使的。

比如秦孝忠原是政事堂宰相、中书侍郎,若枢密使或副使出缺,他就可以出任。

枢密院里武将的位置,只有四到六个,基本上都得由十三节度使升任。

现在枢密院刚补了李秀,却又少了刘审礼,只有七人,朝廷最多还可以补两位节度使入枢府,也可以不补。

在河中节度使李秀入枢府后,若是再晋一到两位节帅入枢密,则按目前各镇节帅的资历、功绩等,最有资格入枢府的将是两位秦家节帅,分别是秦琅的六第秦彦道,现任滇越道节度使,其统领的滇越道近年表现出色,不仅稳固了大雪山以南,藏河以东到大黑山的所有地区,还征服了东天竺十几个小藩国土邦。

并在去年高原上吐蕃发生叛乱后,第一时间带滇越军翻越高原北上,迅速平定了卫藏地区的吐蕃叛乱,并把在西昌道响应的一些高原部落也都迅速镇压。

秦彦道不论是年龄还是资历又或是功绩,甚至是家世等,都足够升入中枢的,六十八岁的秦彦道身体健壮,年纪也还不算高,反正刘仁轨九十四岁都还被拜左仆射。

除了滇越道节度使秦彦道外,还有一个最有资格晋入枢府的便是朝鲜道节度使秦侠秦十三郎了。

这位秦孝忠的十三叔,打小就有侠气,年轻时也是个刺头,后来还曾经跑到黑水都护府巨碑港呆过几年,不仅扩建了巨碑港,还沿着黑水河上溯,深入内地,在黑水河沿线建立了十几座大小要塞,硬是修起了一条流通到黑水中上游鲜卑都护府的驿路线,跟鲜卑都护府的室韦诸部打出了交情。

在秦琅的诸子中,除了秦俊以外,秦十三是最能打的。

他十年前接任朝鲜镇节度使一职,把有所抬头的高句丽和三韩遗民的复国叛乱,清剿的是一点苗头都没了,硬是从半岛以及与辽东、渤海的那些交界的山区里,给清剿搜捕出三十多万叛军,既有三韩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