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54章 延英殿(5/16)

,也有高句丽人,还有一些靺鞨人。

这些人统统被秦侠给发卖为奴,一个不留的让奴隶商人运走了。

甚至有些倭国内斗失败的地方豪强、贵族们,跑到海上做倭寇海贼,有时也会跑到朝鲜去抢劫,这种事情本也不能怪倭国,毕竟他们也是倭国朝廷的敌人。

可秦侠可不管这些,也不管倭国这些年一直跟吕宋秦家关系极好,直接就带着兵,杀到倭寇们的老家去了,倭王都被打的一头雾水,十分委屈。

可秦侠才不管倭王的委屈,只要让他查到倭寇的身份,就直接打到对方老家去,要么倭国交出倭寇们的家人,要么他直接自己带兵去抓。

这么搞了几次之后,倭寇们再也不敢跑到朝鲜沿海劫掠了,甚至倭王还特意花了笔钱从吕宋那里加急订制了一些船,专门负责扫荡这些海盗,尤其是不能让他们有机会跑到朝鲜去打劫,宁愿倭国自己的海岸线巡逻不过来被打劫袭扰,也不能让他们去惹秦十三。

这样的狠人,年纪跟秦六郎秦彦道却是差不多年纪,这叔侄两个家伙,一个在东天竺使劲折腾,一个在朝鲜道四处清剿,并称大唐双煞。

而且这两人都还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做事不太按规矩来,比如说两人都有暗里搞走私,也铸私钱,甚至贩卖人口,动不动就喜欢故意挑起边衅,越界制造事端,甚至是劫掠别人的人口,抢夺别国。

尤其是秦十三,在朝鲜本镇境内折腾的没事可干后,动不动去倭国转一圈,也经常跑到渤海都护府那里去找靺鞨人的麻烦,胆大妄为。

弄的许多朝廷羁糜的蛮夷胡虏们,经常跑到洛阳朝廷来哭诉。

但朝廷对这两家伙也不好过于苛责,毕竟两人身份特殊,一个是秦琅的兄弟,一个是秦琅的儿子,另一方面,两人镇守边境,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他们镇守滇越和朝鲜两镇,地方服服贴贴,甚至朝廷的军事开支都减少了许多,因为他们自己比较能创收。

两人也不吃兵血,相反两镇的士兵经常自己搞点创收项目,分红还不错,加上军屯等,小日子甚至很惬意,他们镇守边地,不给朝廷添半点麻烦,也不会跟禁军一样经常索要赏赐福利这些,还能给朝廷守好边,这样的将领,朝廷当然得用。

所以那些小问题,大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了。

毕竟真要细论起来,朝廷十三个边镇,没有一个干净清白的,大家在那遥远的边荒守边,那也是十分辛苦,甚至是冒险的,没半点好处谁愿意干?

就算是京畿地区的禁军,烂事也是一堆的。

现在枢密院里那几位武将,如高仙芝、王孝杰,甚至已逝的程务挺、刘审礼,还有秦琅嫡次子秦伦他们以前为节度使时,也都差不多。

对朝廷来说,武臣能够守好边,能够对朝廷忠心,不搞谋反叛乱,就已经足够让他们满意放心了,还想他们成圣人么?

至于那些什么附庸羁縻的蛮夷,甚至是不相干的外国的不满,管他做甚么。

河中节度使李秀升入枢府,黑齿常之接任河中节度使。

想到秦彦道和秦侠这黑白双煞入京,大家就头痛。而且,现在两府里已经有两位秦家人了,秦琅庶长孙武安郡王秦孝忠,刚升任右仆射。秦琅的嫡次子卫王秦伦现任枢密院排名第三的副使。

这要再来两秦家人,可就不太合适了。

哪怕再来一个,也不合适啊。

皇帝的妻祖父卫王、枢密副使秦伦主动的站出来说政事堂现有七位宰相,枢密院现也有七位枢密,可以暂不加人。

秦孝忠也很清楚若要再从节帅中升一两位入枢府,最有资格的就是他的叔祖秦彦道和叔父秦侠,因此也认为不必再晋升节帅入枢府。

秦家叔侄带头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