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宗族大会(三)(2/4)

不怕得罪了人,横竖也无人知道他们写的是什么,若实在担心,大不了画圈弃权就是。虽然也有人觉得,如果赞成与反对之人刚好数量相等,那该如何下定论?哪怕是其中一方正好比另一方多一两票,也代表着有很多人是持反对意见的,那样真能让人心服口服么?还有,内三房两票即可全盘否决,是否太不公平了些?若是内三房的人犯了错,害了外九房的人,交由全族公决是否逐出宗族,内三房联合起来护住罪魁祸首,那受害之人又要如何寻求公道?但无论众人如何想,这一户一票的公决之法,眼下还是得到了族人们的统一认可,于是赵源便用那竹箩盛着纸票,在议事堂内转了一圈,让各房当家之人各自从箩中取了一票。这边厢,赵琇又询问了八老太爷的意思,让赵璟带人搬了一张条桌到隔壁一个堆放杂物的间内,在桌上放置笔墨,再将一个平时给祖先供奉鲜花用的细颈花瓶放在边上。然后照着顺序,由内三房开始,一个人一个人地进入隔间写下自己的意见,再把纸握成团,投进花瓶中,走出隔间后,下一个人才能进入。第一个投票的是宗房的煜大老爷,接下来便是二房了,但二房只有一个赵琇在。八老太爷总觉得,她虽然自早慧,主意也正,思路清晰,不是一般孩子可比的,但这么的孩子,还是女孩,参与族人公决还是太荒唐了。赵琇察觉到他的想法,笑了笑,便对他:“八叔祖,你放心,我今日来宗祠,不过是替我祖母和哥哥来占个位子。诸位长辈们能听我一个孩子的话,行这投票公决之事,已经是我三生有幸啦,我怎么敢得寸进尺呢?”她走进隔间,提起笔在她那张票上画了个圈,冲八老太爷亮了一亮,便笑着将它团成一团,丢进了花瓶中。八老太爷的神色缓和下来,开始觉得自己对这个孩子太过苛刻了,人家孩子懂事得很,明明出了个好主意,所有族人都赞同的,她没有顺势而上,越殂代疱,反而主动弃权了,既合乎刚定下的规矩,又显示了自己没有私心,实在是没人能做得比她更好了。他日后对这个孩子还是应该宽和一些,年纪就没了父母,祖孙三人相依为命,也不容易。等所有人都投完了票,已经过了一个时辰。赵璟将花瓶取出来,把里面的纸团倒出一数,正好是五十六票,然后当着全体族人的面,一张一张地唱票,赵琇则在旁教赵源,用“正”字在纸上记录赞同、反对和弃权的人数各有多少,最后统计出来的结果,赞成将八房嫡长子逐出宗族的有四十八票。反对的三票,五人弃权,族人们的意见一目了然。大家听了这个结果,互相对视,都觉得很满意。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赵璟又请八老太爷将所有票都验看了一遍,确认无误,然后就当堂拿出族谱,将上面八房嫡长子的名字涂去,八房嫡支的继承人。从这一刻起就变成了嫡次子。被逐的青年无力地瘫倒在地上。看向族人的目光依旧愤恨无比。现在他恨的不仅仅是宗房了。有四十八个人赞成逐他出族,赵璟也不过只有一票罢了,他要恨,就得恨整个宗族。连他自己的亲爹也要恨。八房老爷看着他的模样,悲伤地摇了摇头,确信自己的决定没有做错。这个儿子,绝对不是合适的继承人,留他在家里,只会给全家人甚至是全族人带来不幸的。他打算一会儿就带长子回家,从自己的私房里给对方一些财物,再打发管家到远一些的地方置一处房舍,几亩薄田。就让这个儿子自生自灭去了。今后无论这个儿子是富是贫,是贵是贱,是功成名就还是作奸犯科,都与赵氏一族再无干系。宗族大会就此顺利结束了。族人们各自回家后,私下起大会上的情形。都觉得二房的琇姐儿着实不得了,既聪明,又会做人,心地也好,这么丁点大的年纪,当着全族叔伯长辈们的面,丝毫不露怯,该有的礼节半点不差,又不曾失了郡公府嫡孙女的威风,一点都不输给她哥哥。她哥哥可足足比她大了四岁呢!怪不得自就有人夸她是个神童,只是郡公夫人一再否认,加上赵琇平日深居简出,与亲友家的女眷见面不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