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八章 见或不见 反客为主(3/4)

擅长处理这些事,那么他可以找人来为他出谋划策。

但是尴尬的是,糜旸左思量右思量,自觉麾下人才济济的他,一时之间却无法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为他排忧解难。

正所谓人以类聚,糜旸乃是以显赫战功闻名当世的,所以聚集在他身边的一众贤才大多都是军争之才。

就拿邓艾来说,若让他阐述兵争谋略那他可谓是头头是道。

但是让他针对政治上的一系列利害关系来为他出谋划策,那可真是大大的难为他了。

历史上邓艾的死亡,与他在政治上的愚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后在左右思量之下,糜旸的心中出现了一个人选。

那人便是孟达。

孟达此人虽说有时心术不正,但他出身名门,当世凡是出身名门的人,对于政治的敏锐性一般都不会太差。

而从孟达历史上的表现来说,他能以一降将的身份,在曹魏那里混的风生水起的,并且深得曹丕的信任,由此可见他的政治智慧一定是不低的。

在这种想法之下,糜旸让人快速召来了孟达。

孟达自那日被糜旸威慑之后,就一直十分安分守己的待在新野城中。

除去之前他跟随糜旸北上之外,别说新野城他没怎么出去了,就连自己的房门,他也是尽量能不出就不出。

但是孟达在听到糜旸召唤他后,他立马就一咕隆从塌上起身,然后忙不迭地跟着糜旸的亲卫离开了他的房屋之中。

孟达知道糜旸对他不算很信任,但是正因为如此,糜旸无要事不会轻易召见他的。

现在糜旸毫无征兆的召见他,说明糜旸一定是有要事与他商量。

心中有着这种判断的孟达,可谓是怀抱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糜旸的身前。

他不担心糜旸不信任他,他担心的只是糜旸没有用得到他的地方。

只是虽然心中再如何激动,在表面上孟达还是表现出一副恭敬的样子来到了糜旸的面前。

糜旸是在外堂接见孟达的。

在孟达到来后,糜旸并没有拐弯抹角,他当即将心中的忧虑对孟达言明。

而孟达在听完糜旸心中的忧虑后,他在细细思索一番后,点出了一点糜旸之前从未注意过的问题。

“按照礼制,外臣使者拜会天子不得久留,因此张温若想北上,必先得到陛下的允肯。

而陛下历经世事,又岂会不知道孙权的险恶用心呢?”

当孟达指出这一点后,糜旸心中闪过恍然大悟之色。

是呀,他怎么将这点给遗忘了。

孟达的有些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糜旸知道孟达的意思。

糜旸现在面临的处境与关羽并不同。

在孙权遣使向关羽通好的时候,刘备并不在荆州,所以很多事需要关羽自己做出决断。

可是目前在荆州,别说刘备在荆州了,大汉官场中的一众人精都在荆州。

他们又岂会没有一人,看出孙权的险恶用心呢?

所以从常理推断,张温的北上,一定是刘备的有意为之。

在意识到这点关键点后,糜旸几乎是顷刻之间就在心中做出一个判断:

这是刘备对他的一场考验。

所以要想妥善解决这件事,糜旸就必须带入刘备的视角去看待这件事。

刘备的想法一定是让糜旸见张温,否则他无须如此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