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汉家能用武 元戎号令严(1/5)

1937年8月16日的军事会议对淞沪会战及抗日战争初期的中方战略起到了关键性的转折作用,彻底改变了淞沪会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

在真实历史上,常凯申是对淞沪会战的指导犯下过严重错误的。

他先是在前期把中国陆军兵力集中于华北,在淞沪仅仅留下薄弱的警备力量。根据8月7日召开的国防联席会议中何应钦部长及刘光副主任所报告的军事部署,这时国民政府是把军事重心放在华北方向。经常凯申核准,全国第一线约100个师,预备军80个师,“使用于河北者共约五十个师,正源源向沧州、保定、石家庄一带集中。”弹药储备亦在黄河以北囤积三分之二,而在江南仅囤积三分之一。当时已划分的4个战区之兵力分别为:“一、冀鲁等地-六十个师。二、晋绥察-十五个师至廿个师。三、上海、杭州、乍浦十个师。四、福建、广东等地--十五个师。”

随后又在日本于上海挑衅后对淞沪会战的意义有着错误判断,耽误了会战的正确展开。

淞沪战争爆发后几天,在常凯申、汪精卫、冯玉祥、龙云等人一次谈话时,汪问蒋道:“这次中日战争发生在北方,怎么上海也打起来了?如此岂不成了两个战场,我们的兵力够使用吗?”蒋答道:“在北方打仗,国际上是不大注意的;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

8月31日,常凯申对路透社记者谈话:“国际间对于现时中日两国不宣而战之战争,有干涉之必要”,并宣称“此种国际干涉,非完全为中国,实为谋国际整个之安全”。中国不仅在外交上有所动作,而且对九国公约国家布鲁塞尔会议寄予很大的希望。

这才是常凯申开战上海的真正目的:在华北的战争远离美英列强的利益核心区,列强对于介入调停没有兴趣,最终只能同日本单独谈判。而同日本单独谈判给常凯申带来的,从来只有如《何梅协定》般的难堪。

也正因为发动淞沪战役的目标是这些,常凯申最初批准的淞沪作战的计划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战役计划,并非开始就设计成了百万人规模的大会战。

“八一三”抗战爆发时,常凯申虽然批准京沪警备司令官张治中“先发制敌”的建议,下令对上海日本驻军进行围歼,但他并无一个在淞沪地区举行一场大战役的计划,也未组建一个足以适应指挥一场大战役的领率机关。他的策略可以说是走一步看一步,作战指导方针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8月11常凯申下令张治中部向上海围攻线开进,准备发起淞沪之战。这时,由最高统帅部命令规定:由张治中指挥直接参加上海围攻作战的部队,只有第八十七、八十八两个师和两个多炮兵团;另外在龙华、虹桥、吴淞以及南翔、浏河、浒浦等地担任警戒的也只有一个师、两个旅和上海警察总队与保安总团。张治中就是使用两个师和两个多炮兵团发起上海围攻战的,这可以说是淞沪战役的起始阶段的规模。

淞沪战役开始时的作战企图和目标,也不若以后那样广大,而是以围歼上海市区(虹口和杨树浦)之敌,守备海岸,阻敌登陆为作战目标。这样的战役企图,在当时看来是适当的。张发奎曾指出的:“战争初期,我军以巩固首都及保有经济策源地上海之目的,迅速围歼上海市区之敌,并打破其沿海登陆之企图,允属至当。”

也就是说,这仅仅是牵制为目的的一场次要方面的小规模战役。

但,就是这样一个“打给列强看”的目标,也没能完成。

上海战事最初因中国军队兵力上占据优势,一度进展顺利。尽管常凯申对日本政府17日宣布放弃此前所定对七七事变“不扩大方针”,进而对张治中不能迅速围歼数千日军,夺取实地颇为不满,但当得知英、美、法三国政府已提出将上海作为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