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汉家能用武 元戎号令严(2/5)

立区,中日双方军队撤出上海的建议后,仍不免深感庆幸。他当即命令张治中暂停进攻。他乐观地估计:“敌或有退却可能”,并认定“倭军恐慌万分,其国内陆海军意见纷歧,政府内部不能一致,已陷于进退维谷之势”。考虑“英国提议调解,可运用之,使俊得转圈离沪,以恢复我经济策源地乎?”

常凯申在上海开战,试图引发列强调停的计划似乎就要实现了。

但日本人并不配合,随着日军一步步向上海增兵,常凯申不得不逐步提升了淞沪战役的地位,一步步扩大其规模,战略企图也日趋明晰和扩展。8月18日前后,南京统帅部获悉日本陆军二至三个师团增援上海。18日常凯申任命陈诚为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援,并决定正在浦口至苏州间待命的第十八军进入淞沪战场。20日、常凯申接受陈诚的扩大沪战以牵制华北日军进攻的建议,并于同日颁发《第三战区作战计划》,正式提出淞沪战役“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8月21日,常凯申任命陈诚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此前,张治中统率的京沪警备军改编为第九集团军,继续担任围攻上海市区之敌;张发奎统率的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八集团军,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8月23日,日军第十一师团和第三师团开始在川沙口和吴淞登陆,陈诚指挥第十五集团军担任攻击登陆之敌。至此,战局已从虹口、杨树浦扩大到吴淞、宝山、罗店一带,遂真正演变为“淞沪”战役。8月25日,常凯申调任顾祝同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秉承蒋的旨意统一指挥淞沪战役。这时,中国参战部队已扩展到三个集团军以及空军和炮兵的主力,一场大战役的局面已初步出现。

同时8月21日晚,常凯申得到消息,日本政府已经拒绝英国调停。这一消息传来,又让蒋极为沮丧,“优心倍增”,他不得不马上找到苏联驻华大使,通知对方中方决定在签订互不侵犯条约问题上做出让步,同意立即签约,以换取苏联对华提供军事援助物资。

这也意味着常凯申试图依靠列强调停的计划范围画饼,面对亲手揭开的上海战幕,常凯申不得不硬着头皮奉陪越来越多的日军,将更多兵力投入到淞沪会战中去。

日本参谋本部鉴于在8月下旬至9月间调派了陆军两个师团又一个支队进入淞沪战场,但攻势进展不大,战局呈现胶着状态,于是决定再次调派三个师团、一个旅团和空军一个团前来参战。这些部队在9月中旬起分批在上海登陆。至9月20日前后,日军除在上海附近的海军部队外,在长江和黄浦江沿岸集结有陆军五个师团,另十五个大队,共约12万人,拥有战车两百余辆、飞机两百余架、火炮三百余门。

随着日军再次增兵,南京政府也不得不相应增兵。9月21日,南京统帅部改组第三战区领导机关,由常凯申自兼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和陈诚分别继任副司令长官和前敌总指挥。参战部队组成右翼集团、中央集团、左翼集团三个方面的作战军,左翼集团辖第十五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中央集团辖第九集团军和第十八、第六十一师等,右翼集团辖第八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总兵力约为五十余个师和五个炮兵团。

到10月间,淞沪战役真正演变成为全国的主战场和作战重心,。至10月上旬,日军的兵力已增加到近20万人。中国方面,常凯申在10月间又继续增调第二十一集团军、第十一军团、第二十三集团军、第二十五军团等部队。至10月底、11月初,中方在淞沪战场的兵力增加到七十三个师上下。淞沪会战终于由一个几万人围攻几千人的小战役,经双方不断“添油”发展成一场交战双方兵力过百万规模的巨大会战。

由于淞沪会战从一开始就在军事因素之外的因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