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攻城准备(1/3)
战鼓轰鸣,整装一新的镇武军,三万多人面对着临邑城精简下来的四万多人,镇武军人数处于下风,但是却处于进攻一方,各种攻城的器械已经在这段时间制作完毕。
冲车,也叫临冲或对楼,是一种被装甲起来的攻城塔,即以冲撞的力量破坏城墙或城门的攻城主要兵器,属于中国古代攻城器械。而镇武军所用的是按着临冲吕公车改进的冲车,是一种安有十个车轮、高六层的攻城塔。
最下层是推动车前进的士兵,中间四层装载攻城的战斗士兵。至于最高一层,因为第五层已经和临邑城的城墙一样高了,所以将最顶上的一层做成专门负责弓弩手站立的地方,可以居高临下的利用上面固定的四座连射钢弩压制城墙上面的红巾军。
一座连射钢弩并不比床弩清多少,一座连射钢弩上面加装着五支弩臂,依靠曲轮的转动,连接处用精钢打造的齿轮连接,就这也是后军从山城运来的装备之一,轻装南下的镇武卫,缺少的攻城器械这一短板,也随着长达六天的紧急运输到了临邑城外,安装上这些可以连发的钢弩,射速比起军中神射手的连珠箭稍弱一成,但是军中神射手也只能短暂使用连珠箭,因为毕竟是人体,胳膊受不了这份撕裂的力度。
最终镇武军所用的冲车,整座冲车分为六层,下面四层封闭,第五层吊着五米长的小型吊桥,可以让士兵直接登上城墙作战,未放下时也可以保护第五层站立的跳荡兵,吊桥不是不能做的更长一点,毕竟总不能将第六层的弓弩手视线挡住吧。一座冲车最后就变成高约十四米、宽七米、长九米的移动箭楼。
冲车作战时会利用自身的高度,从车中直接向城内射击,也可用来接近城墙,破坏女墙(垛墙),直接攻打城墙上的守敌。车中除了装备有各种长兵器,连射钢弩外还装载着一架床弩,最顶层还用钉子钉上一层钢皮,减轻使用木材作为防护的重量,就是底下五层除了称重的梁柱,原本使用厚木板的地方也同样使用了一层钢皮。这也是为什么这种冲车可以做的这么高大额原因,否则这可不是简单的对冲车进行放大,最底下的一层士卒推不动怎么办?
当然有大型的冲车,还有稍小一点的云梯,这是一种攀登城墙的工具。相传云梯是春秋时的巧匠鲁班发明的,其实早在夏商周时就有了,当时取名叫“钩援”。
春秋时鲁班加以改进。战国时云梯由车轮、梯身、钩三部分组成。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墙壁上;梯顶端有钩,用来钩援城缘;梯身下装有车轮,可以移动。
唐代的云梯比战国时期有了很大改进,云梯底架以木为床,下置六轮,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于底盘上,并在主梯之外增设了一具可以活动的“副梯”,顶端装有一对辘轳,登城时,云梯可以沿城墙壁自由地上下移动,不再需人抬肩扛。
同时,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军队在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从而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
另外,由于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地与城缘接触,还可以避免守军的破坏。到了宋代,云梯的结构又有了更大改进。据《武经总要》所记,宋代云梯的主梯也分为两段,并采用了折叠式结构,中间以转轴连接。这种形制有点像当时通行的折叠式飞桥。
同时,副梯也出现了多种形式,使登城接敌行动更加简便迅速。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宋代云梯吸取了唐末云梯的改进经验,将云梯底部设计为四面有屏蔽的车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面,人员在棚内推车接近敌城墙时,可有效地抵御敌矢石的伤害。
古代攻城用的梯子种类很多,云梯算是巨大笨重、结构较为复杂的一种。三国时,孙权手下大将甘宁,率兵攻打曹操的皖城,攻城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