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攻城准备(2/3)

,原打算派兵士运土筑土山,竖云梯,架飞桥,接近敌城墙,但大将吕蒙认为此法费时费力,不如乘军队士气正锐,用弓弩石炮强攻,可速战速胜。果然,最后以强攻取胜。

攻城在古代有多种方法,但多是以迅速登城为决胜前提,架梯必须果敢、迅速、乘虚入城。所以常用的有各种轻便简单的飞梯。汉代时,汉军攻打郅支城,该城外设一道木城墙,内设土城墙,防守相当严密。攻城兵士先用弓弩仰射,击退城上守兵,用火烧毁木城,持弩弓,操长戟冲入木城,然后迅速接近土城,四面架梯,缘梯登城,很快捣破了内城。这种攻城方式便是强攻,尽量缩短双方对峙时间,一鼓作气,迅速攻破城防,所以必须使用轻便飞梯,飞梯结构简单,重量轻,多是木制竹制。

宋代飞梯长二三丈,首端装有双轮,便于蚁附登城。另外还有“避檑木飞梯”、“蹑头飞梯”、”竹飞梯”,形制略有差异,但都轻便实用。

所以镇武卫用的云梯并没有做什么大的改动,冲车在前,后面是带着用竹木做成的云梯,八米高的临邑城还不到使用重型云梯的时候,有冲车在前攻击,当冲车打出来防守空隙的时候,负责使用云梯的镇武军跳荡兵才会上前,攻城就讲究一个快字,进攻一方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能在最短时间让更多的人登上城墙。

至于临邑城外的壕沟也是镇武军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有壕沟在,冲车,云梯都是没办法到达城墙下的那一小遛空地的,所以就要用到渡濠器具。

明军因为涉及的攻城战斗算是很少的,所以现在用的濠桥还是依照宋制制作的濠桥,濠桥的长短以濠(有水为濠,无水为壕)为准,桥下前面有两个大轮,后面是两个小轮,推进入濠,轮陷则桥平可渡。如果濠阔,则用折迭桥,就是把两个濠桥接起来,中间有转轴,用法也相同。所以一开始便会有五十座濠桥处于进攻的最前方,将壕沟填上,然后让战兵们给壕沟里面扔装有泥土的麻袋,将壕沟填上,防止城墙上的红巾军用火烧掉濠桥。

最后便是投石车了,相传投石车并不是汉末刘晔发明的,而是袁曹在官渡相持的时候,袁绍军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橹,然后刘晔献计用投石车破高橹。三国演义里其实没有提是刘晔发明的。后来经过马钧改进,进一步完善。

投石车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战车的一种。上装机枢,弹发石块。

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曹操)乃为发石车,击(袁)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亦称“抛车”。指在车上用粗竹将石块抛击出去。作为攻坚的手段,其实投石车就是中国象棋黑方的炮。

投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最初的投石车结构很简单,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这就是古代的战争之神了(斯大林说炮兵是战争之神)。

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是秦国李信(飞将军李广的远祖)攻楚,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李信自己也兵败自杀。

后来战国四名将之一的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才攻下了楚国,可见当时投石车的威力,中国的投石车在宋代到达高峰。同样的明朝在这方面并没有先进多少。

砍伐树林作为大营还剩下了不少木材,到时候就将会和之前攻打德州城剩下的一百五十架做成弩炮的钢制床弩一起负责远程投射,原本这种钢制床弩一共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