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南宋火器(1/3)

其时正值南宋中期,火器之物,已成为攻战之际必不可少的武器之一。那老者依其形构,将其分为火箭、火枪、火炮三类。火箭者,乃是于普通箭支的箭首部位,附以火药包,中通引线,燃而发之,遇物即可引发猛烈的燃烧,因其燃料为火药,当时又称火药箭。而因其以弓弩发射,又称弓火药箭或弩火药箭。这火药箭多用于焚烧敌人粮草,旗帜,水战时可射烧敌船,守城之时又可用于焚烧敌人攻城车,抛石机等木质器械,用途极为广泛。

火枪者,则是于长枪枪头处附以盛有火药的喷筒,使用之际,引燃筒内火药,喷发火焰,烧灼敌人,可说是后世火焰喷射器的先祖。一般火枪火焰喷射多不超过一丈,是以只用于近战,喷烧之后,还可以之击刺,再为长枪之用。这火枪又称“火药弄垮枪”,“垮”是军服之意,“火药弄垮枪”便是指“利用火药烧毁敌人战甲”的枪。后来金人在此基础上,创制出了一种威力更大的火枪,金人称其为飞火枪。这飞火枪的喷筒是以十六层敇黄纸卷制而成,长二尺许,以绳子系于枪端,筒内除火药外,更杂以柳碳、铁滓、磁末等物,以收熏迷敌人眼目之功。那敇黄纸是在质地较好的普通宣纸上侵以黄蘖汁液,再经涂蜡并砑光而制成的艺术加工纸,因其莹滑柔韧,又可防虫蛀而易于久藏(黄蘖汁液有防虫之效),因此多用于书写经典,临帖摹字,而以之柔韧久藏之性,卷制喷筒,倒也甚为合宜。其时还有一种专门用于守城的大型喷筒,称为突火筒,那老者因其原理与火枪相同,便将其归入火枪一类。

火枪与火箭两种火器,一者用于远攻,一者施于近战,两相合配,妙用非凡。但说到威力最大,用途最广,则又非火炮莫属。其时火炮,以蒺藜火炮、霹雳火炮,以及铁火炮最为常用。

蒺藜火炮和霹雳火炮源于北宋初期所创的火球,其实便是当时的蒺藜火球和霹雳火球,因其多以抛石机发射,而抛石机所发弹丸又称“砲”,因此后来火球之“球”字便被改为“砲”字,又由于火球乃发火之弹丸,是以久而久之,砲字便成了炮字(从这里似可看出我国炮字的由来,而砲字的最初创现,推测起来,字音当是来源于“抛”字之音,字义自然就是指抛石机,想是抛石机三字说起来或写起来不便,便新创一砲字代之)。火球之物,乃是以一纸质球壳裹以火药,再以黄蜡、沥青、碳末、桐油等易燃之物拌合煎熬,待成膏状,涂封于球壳表面,晾干成形,即可使用。使用之时,先以烧红的铁锥烙炙球表,待其外壳烧燃,便即投之敌震,火药燃着之际,即可引发猛烈的燃烧,可说是最为原始的然烧弹,只是燃料是火药(以及球表的易燃之物)而非汽油而已。蒺藜火球(炮)则是在此基础上,于球壳外表置以八枚生有刺须的铁蒺藜,如此火药喷发,球壳爆裂之下,铁蒺藜四下飞撒,落于地上,便可阻碍敌方军马的行动。霹雳火球(炮)是以竹筒代替纸壳而制成的火炮,因竹节燃烧之际,琵琶声响,乱敌心魄,便以霹雳名之。又因竹节燃烧之际,烟焰甚浓,是以多用于敌方挖地道攻城时,自竖井投至敌方地道,熏炙敌人。南宋之时,霹雳炮更得改进,乃是于竹筒火药内杂以石灰,施之敌阵,则灰屑纷飞,迷伤敌人眼目。此种霹雳炮更多用于水战,石灰遇水,烟雾迷蒙,除了伤敌眼目之外,更可蔽敌视野,蹈隙而攻。

至于铁火炮,那是以铁制容器代替纸壳,中盛火药,外通药捻,可说是后世手榴弹的先祖,不过当时是多以抛石机发射。此物为金人首创,因其威力巨大,爆响如雷,金人便称其为震天雷,宋人则沿袭旧称,称其为铁火炮。

蒺藜火炮、霹雳火炮、震天雷三种火炮,以震天雷威力最大,用得最多,而蒺藜、霹雳两种火炮却也各有其妙用,是以三者施于攻战,不可缺一。

那老者将各种火器的构造功能、用途制法一项项细细讲来,如数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