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章 对岸是苏联(1/2)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漠北村,金黄的光芒和洁白的雪光夹杂在一起,煞是美丽,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豪迈。

残留的火堆跟前,方红剑正举着胳膊。

前一刻,他还在测量着这边到苏联对岸布拉格城的直线距离,梦想着中间架起了一座大桥,桥上人来人往,他和哥哥方红利在人群里,做起了跨国生意,赚的盆满钵满。

老爸方寸说过,中国文化和财富是顺着两河流域走的,靠近大海的地方思想开放的快,但东北西北边塞也不是一直封闭的,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茶马古道都是在边塞上打开的贸易通道。

至今,他对书籍里描写的唐宋元明同异域他国开通贸易的一段段历史感觉好奇。

宿舍里,饭都做好了,铁锅上热气腾腾,高粱米饭加卜留克咸菜,散发着淡淡的饭香。

一个工友带着粗俗的训斥,把他拖回去时,这家伙烤了半天,冻僵的身体才缓过来。

杨峰坐在炕沿上,正给大家伙发烟,不厌其烦的介绍说:“带过滤嘴的,城里的干部们都抽这个。”

刘大年这些从小没走出过大山的人,对他俩有好奇有抵触,尽管没流露出明显的兴奋,还是接过来烟,有些不舍的点上了,有个工友瞅着杨峰大衣里面的中山装,忍不住好奇的问:“小杨,你们城里人也都穿这个?好看,县上的干部有,四个兜的。”

方红剑刚缓过来,拿起旁边的茶缸子,咣咣的灌了几口水,目光看向了房角的一个亮着灯的东西。

这个亮灯的东西里面正有人在说天气什么的事,这家伙健步而去,左右看看,目光盯在了金属牌上,脱口道:“电台?15瓦单边带?”

已经八点多了,电台指示灯一亮一亮的,各单位有这玩意的人开始上机联系了,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电台信号辐射很远,隔着几百公里都能联系上。

“吆,你小子喜欢啊,你弄吧。”刘大年贪婪的小口抽着烟,不时的看着烟卷的牌子,抬头看到了这一幕,顺嘴就交给他了。

看这个的也叫报务员,全县各乡镇、林场、伐木队、部队、公安部门基本都有,每天上下午和上下级各联系一次,就像施工队,在固定频道上每天和村里、县里联系两次,接个通知什么的,听说村长牛四家打听是不是来亲戚的事,都是这么联系的。

施工队是以前的知情队遗留下来的,是漠北村的一股生力军,一支青年突击队。

他和杨峰从第二天开始,就成了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跟着劳动了。

吃完饭,杨峰跟着刘大年他们清理猪圈去了。

方红剑揉着脑门,不停的流鼻涕,专注的坐在电台跟前,摇着发电机,探着脑袋,调着频道听呢。

布满灰尘的方块电台,在这些人眼里就是个一个累赘,到了方红剑手里,拨弄了几下子,听着里面刺刺拉拉的声音,竟然有了不少新奇的发现,比方说里面有个公共频道,全是一些各单位的报务员,一开始还扯淡打屁呢,一言不合就骂上了,说的都是当地话,从头开始,一句没重复的,很有底气的声明,要骂对方三天。

他调了几个频道,有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还有来自对岸苏联的。

“咖啡厅、面包房、马卡斯车、舞会……”电台里,一档苏联节目里透漏出这些内容时,方红剑脸色变红,随手就把音量调的小了不少。

尽管他未来是中俄两国经贸大使和跨国明星商家,现在可没想的那么远,一股子豪情壮志上来,再加上好奇心,就想在这方面弄出名堂来。

“大年哥,方红剑那小子弄大黑熊的时候,我就听说您了,说您要是一出手,几个箭步上去,拿个家把什,几下子就……”猪圈里,杨峰给大家发了一圈烟,挨个点上,到了刘大年跟前时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