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司马光给宋仁宗讲解春秋(1/3)
话说司马光在京城担任京官多年,现在又担任国子直讲。他的好友和哥哥也也在京城担任京官,司马光就经常和自己的哥哥及好友石昌言一起往来,交流各自的工作体验。现在司马光又担任国子直讲,为皇帝讲解经史,要求司马光自己经常琢磨这些经史,他也和自己的哥哥和石昌言一起讨论经史上的学问,有自己不懂得就去问一问好友石昌言和哥哥司马旦的意见。他们都和司马光谈了自己的想法,司马光再根据他们所说的自己琢磨,直到将这些问题理解得透彻之后方才罢休。所以每次皇帝让他讲解经史,司马光都讲得是肺腑之言,都是自己经过仔细琢磨而想好的结论。皇帝听了之后,觉得非常明白清楚,对司马光也是另眼相看。觉得司马光不仅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而且也是个非常用心和非常专注的人,对他很是欣赏。
有一天,皇上忽然很想听春秋,就想让司马光给他讲解。他给司马光几天的准备时间,让他好好钻研几天,讲出精彩。过了几天司马光准备好了就去给皇帝讲解春秋。
讲解春秋是在养心殿。皇上坐在龙椅上,司马光就坐在旁边。皇上问道:“春秋是何人所作?”司马光说道:“相传为孔子所作,然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这表明他从未做过任何著作。只有论语是孔门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算是孔子的立言。春秋实际为鲁国史官所作,孔子重新编定。后传给自己的弟子流传到现在。”皇上问:“为何叫春秋”司马光说道:“春秋记载的时期当时各国都有自己的史书。只有鲁国的史书名叫春秋,大概是一年有春夏秋冬,记载的是各岁年的事情,故名春秋。”皇上又问道:“为何其他国家的史书未有传下来?”司马光说道:“孔子定五经为教科书,以此教授自己的弟子门徒,故五经都被孔门弟子传下来,但是其它的史书未有哪个学派将他教授给自己的弟子,孔门从未断绝,一直持续到今天,所以五经传下来了。但是其它史书未有哪家传下来,为此断绝了。又经秦皇焚书,所以到了今天,其它各诸侯国的史书流传下来的很少。但是春秋不仅记载了鲁国的历史,还记载了其他各国的历史,所以各国的历史的春秋时期的大概情况还是可以知道的。”皇上又问道:“春秋要义是什么?”司马光说道:“微言大义,君君臣臣,使乱臣贼子惧。”皇上问道:“春秋与史记有无重合之处,史记也是记载先秦和西汉的史料,但是两者有什么区别?”司马光说道:“春秋只记载鲁隐公在位时间开始到鲁哀公在位时期,鲁哀公还未去世时,孔子就已经逝世,所以只记载了这四百多年的历史。史记不仅记载了春秋记载的历史,还记载了五帝夏、商、西周的历史,而且还有春秋以后的战国和秦、西汉到武帝的历史。《史记》更详细,洋洋几十万言,《春秋》只有一万多言。《史记》记载的更详细,司马迁还采用了《左传》的记载。由于《春秋》记载太过俭朴,所以《左传》给予解释,因而更加详细,《左传》乃是战国左丘明所作,故而后人记载前代历史,而且当时鲁国还存在,还有其他史料补充,故而可信可靠,亦是详尽。”皇上说道:“春秋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司马光说道:“春秋时期,王政衰落,礼崩乐坏,周天子式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已经成为过去,改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平王东迁洛阳,诸侯见天子衰弱,就乘机而起,各自发展。孔子一生都志在复礼,称克己复礼。但是诸侯国各自为政,周天子失去号召力,也无法调整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诸侯国之间的纠纷和交往失去仲裁者,所以他们就不再理会周天子而图自保,如果仅仅依靠周天子,他们的国家是很难存在下去的。各诸侯国开始互相吞并,并且春秋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但也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义举,如退避三舍,晋人退三舍而报答楚国之恩。也有诸侯国之间的著名外交和纵横捭阖,大智大慧层出不穷,如晏子使楚,智答楚王。也有诸侯称霸励精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