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5虔诚拜师父(1/3)

母亲点点头,转身往家里走。大哥骑上车,双手把住自行车把,像骑士那样昂首挺胸,双脚使劲一登,驶离了村口,自行车经过一个转角,上了通往邻村的公路,拐弯的一瞬间,我回头望了一眼身后,母亲正在家门口,两道目光恋恋不舍。就像两道绳索那样栓着正在离去的我和大哥。见我回头,母亲似乎有些慌了,赶紧背身过去,仓促的躲避着我的目光,她转身的一瞬间,提起衣袖,抹了一眼脸上的泪水,这个细微的动作,差一点让我从自行车上跳下来。我想,面对离别,我们对母亲身后的家总是难分难舍。

自行车绕着凤凰山跑了半个圈,约莫两个小时以后,到了凤凰山另一边。太阳已经升高了,自行车下了一道长坡,一座小镇在金色的阳光下闪现出来,这就是东尖山了,比起我们小村庄来,这里的开发速度似乎是更加快些,已经看不到几块农田了。遍地的厂房连成一片,形成了一座座工业园区的雏形。大哥把自行车拐上水库边上的一条公路,顺着水库弯行,经过几个村子,下到底,再拐弯,就到了谢家崴子。

师父的家有点偏,一栋老式平房,在村子边上一个靠山的角落里。房子不大,正中间是堂屋,堂屋两侧各有两间偏房。如此看来,这个有名的高跷传人世家,靠着我家祖传的技艺,并没有获得与名气相匹配的财富,甚至略显寒酸。屋前倒是很宽阔,有块很大的水泥坪,中间摆着几对石锁,一个兵器架。这就是谢家班的练功场了。两棵上百年树龄的柞蚕树,像两把巨伞,撑在练功场的两侧,将阳光遮住,粗大的枝干上,细密的树枝大哥的像帘子一样垂挂下来。

大哥把自行车停在柞蚕树底下,下了车,带我走进堂屋。屋子里有些暗,大白天也亮着两盏大红灯笼。一名四十开外的男人,披着一头长发,正襟坐在一把红木椅上。十几名身着劲装的青少年分列在他两旁,身高参差不齐,双手交叠着放在背后,规规矩矩地站着。这些都是他的弟子,看上去年纪与我相仿。那时是夏天,穿堂风从门外进来,将他散落到额前的长发吹起,露出一张被山风吹黑了的脸。这让我多少有些失望。我没有料到,母亲和大哥敬重有加的就是这样一个相貌平平的人,与我想象中的一代宗师实在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快过去,拜师父。”大哥把声音压得很低,就像一位地下工作者,在向我传递某种神秘的暗语。我不知大哥为何如此恭谨。这些年,因为有农村种田技术的支撑,大哥在村子里的地位越来越高,三年前,他通过选举,当上了村里的支书,从此一呼百应,走起路来腰杆挺得笔直。可到了这位谢氏高跷秧歌的传人面前,却显得如此的谨小慎微。

见我愣住不动,大哥斜我一眼,捅捅我的胳膊,说:“快去。”

我犹豫着,走到师父跟前。他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盯着我,就像在审视一个犯人。又是一阵穿堂风过来,悬在他头顶的那大红灯笼晃了晃,满屋子的红光摇荡着,像水一样往四周散开。随着灯光的晃动,他身边那些弟子的影子在地上跳跃、弯曲。他的身后,有一个陈旧的木头架子,上面依次插放着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等。有些兵器开过刃了,幽幽地闪着一层冷光。兵器架的旁边是个神龛,一尊红脸的关公站在上面,手持大刀,似乎在镇守着什么。神龛前方有张老式方桌,上面摆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狮子头,双目圆睁,跃跃欲试。应该是祖父对狮子道具的那份情感,通过一条血缘的通道,传递到了我身上,这一瞬间,我被这个狮子头吸引住了,脑子里出现了一只狮子在人们舞动下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情景。我走到师父跟前,就要下跪。

“先不忙着跪,得看祖师爷是否赏饭。”他的一只手伸过来,托住我的胳膊。我又看了他一眼。我这位未来的师父,在我眼中已经披上了一层光芒,清瘦的脸上棱角分明,就像用刀子雕过一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